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
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地处长江中游北岸,距武汉中心城区20公里,是武汉通向沿海地区的水路咽喉和华中地区对外联络的水上门户,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带动和促进武汉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 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对外开发区,是新世纪武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距武汉中心城区20公里,是武汉通向沿海地区的水路咽喉和华中地区对外联络的水上门户,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带动和促进武汉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开发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分为港口物流区、工业园区和综合生活配套区,其发展定位为:华中地区重要物流中心,现代港口工业新城。 一、园区简介 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对外开发区是新世纪武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开发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分为港口物流区、工业园区和综合生活配套区。其发展定位为:华中地区重要物流中心,现代港口工业新城。 阳逻开发区拥有“长江腹地第一深水良港”,具有长江中上游得天独厚适宜建设集装箱码头的岸线,阳逻武汉新港将逐步形成以深水港为依托,以国际集装箱转运为主体,以大宗散、杂货运输为基础的华中地区物流中心重要基地。 开发区计划到2010年集装箱运输能力达到25万标箱、年吞吐量800万吨,2020年分别达到50万标箱、1600万吨的规模。其“龙头”项目“武汉国际集装转运中心”首期5万标箱于2003年投入营运。 二、区位优势 阳逻开发区是一个年轻的开发区,投资优势十分明显,区位独特。武汉市素称“九省通衢”,以武汉为圆心,在半径400公里范围内,辐射45个中等以上城市,在半径约1200公里范围内,涵盖了中国14个GDP超千亿元城市中的12个,阳逻开发区是武汉市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地处承东接西、贯南连北之重要节点位置,集中体现了武汉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的区位优势。 (一)交通 阳逻武汉新港可江海直达,穿越开发区的武汉绕城高速公路、阳逻长江大桥与沪蓉、京珠高速公路相连,开发区的主干道分别贯通106、107、318、江北等数条国道,京广、京九铁路夹境而过,汉口机场外迁阳逻,形成了华中地区罕见的“水、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 (二)资源 开发区连接鄂东和大别山地区,腹地蔬菜、水产、畜牧、粮棉油、林果等农产品资源丰富;阳逻电厂、中南石油公司、湖北天发集团等为开发区提供了雄厚的能源基础。 (三)环境 武汉市政府决定阳逻开发区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外来投资项目实行服务包干制,投资者在企业注册登记、建设、生产经营不同阶段所需的服务,一般不与有关职能部门直接发生关系,均由开发区有关部门负责包干和协调办理;对投资企业实行封闭管理,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实行统一收费和投诉处理制度,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四)设施 阳逻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超前建设了道路、供水、排水、排污、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 (五)市场 武汉常住和流动人口过千万人,不仅自身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货物集散方便,产品辐射广阔,历史上被商家评论为“货到武汉活”。在阳逻开发区投资办厂,既是低成本进入的最佳时期,又可占领武汉及周边的巨大市场。台湾远东集团、香港新世界集团、湖北天发集团、武汉中百集团等大财团十分看好阳逻开发区,纷纷投巨资在阳逻开发区进行项目建设。开发区三个功能分区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投资热潮初步形成。 进入新世纪,武汉市委、市政府将阳逻开发区作为培植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全市“一带一区一港”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确立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市区共建、以区为主”的建设发展方针。从2001年起,武汉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武汉绕城高速公路、阳逻长江大桥、汉口机场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阳逻稳定推进,到2004年,阳逻将形成通达“两港”(深水港、航空港),连接“两线”(京九、京广铁路线)、贯通“两路”(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立体交通网络,阳逻独特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充满无限商机。不久的将来,一座以华中地区重要物流中心、华中地区最大的以集装箱江海直达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港口工业新城将崛起于武汉的东方。 (六)港口工业 充分发挥阳逻开发区的优势,加快建设港口工业城,新洲区委、区政府决定经过5—10年努力,把阳逻建成以纺织服装、建材、造纸、化工(生物)、电力和钢铁机械6大行业为撑和重点、环境污染少、基础设施完善、物流畅通的现代化港口工业新城。 围绕工业化的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阳逻港口工业城要以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沿长江岸线双向延伸,并向腹地拓展,在近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总体按6大重点行业分块布局,大区划小,合理安排。在阳逻岸线,以武船重型机械公司为基地,布局钢铁机械工业;以武湖二泵站附近区域为基地,布局造纸工业;以双柳与阳逻毗邻地为基地,布局化工(生物)工业;在汉施线以北区域,布局纺织服装工业;在汉施线以南区域,布局电力、建材工业。 三、产业导向 (一)第三类工业 如果将工业化仅限于发展制造业这一条道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工业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型过程会由于地区禀开发区恰谈会 (二)开发区恰谈会 赋和发展环境的不同而出现新的形式。 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抓住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通过第一产业的深加工及其升级实现了工业化(第二类工业化);新加坡、香港地区等则创造性地利用了港口服务、金融、物流等发展“轻质”工业和服务业,不仅实现了经济起飞,还创造了“亚洲奇迹”(第三类工业化)。 当前,对大部分县域经济来说,可能只有发展制造业来实现工业化,而新洲不仅可以走这种相同的工业化道路,而且还可以踏上由港口服务驱动的工业化新道路,双道并驱,前景一片光明。 港口经济是逐步升级的产业聚集经济。通过制造业来推进工业化,一般是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装备制造业—后工业等的阶梯逐步推进的。而港口服务驱动的工业化的演变规律不同于这个逻辑。它基本分为四个阶段:以陆养港、以港养港、以港促港、以港促城等四个阶段。 “以陆养港”阶段。在港口初建阶段,港口的收入还不能自我维持,还需要陆上部门提供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资源的支持,但由于社会效益还微不足道,因而这一阶段私人投资动力不强。从国外的经验看,这个时期往往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新生态的港口通过农产品、棉纺织等传统产业销售市场的扩张,带动农业分工和农民非农化的启动。 “以港养港”阶段。这个阶段即起飞阶段。与港口活动直接相关的公司发展迅速,如装卸公司、码头公司、船舶修理厂、港口服务以及陆上集疏运和货运代理行业等。其中,造船业、修船补船业、船用的钢铁产业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以港促港”阶段。港口腹地企业往往有意无意地会将港口地区镶入其生产和供销决策之中。由于港口地区有利的商务条件,会导致大量的投资者进入,使港口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生产资料、需求信息、技术选择的供应源和各类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跳板。流通加工和深加工就成为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化学产业、汽车组配产业、电子组装产业、机电装配业是港口地区的支柱产业。 “以港促城”阶段。港口在交通运输中作用的发挥,使之成为地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物流便利、信息发达,城市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港口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加工工业、金融、贸易服务的发展,加工工业、金融和贸易服务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港口的发展。循环累积,港口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中心。相应的教育、科研、文化、生活、娱乐、医疗、房地产等方面的配套功能也会随之得到发展。港口日趋社区化。金融房地产、旅游休闲、餐饮商贸、报关货代业等产业是创业者挖金掘银的风水宝地。 (三)工业化新道路 第一,天然良港。阳逻港是“黄金水道”长江中上游最大的深水良港,岸堤为坚固的整块巨石,不膨不塌。常年可停靠5000吨级轮船,一半时间可以停靠万吨级巨轮。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的一期5万标箱水下泊位工程、10万平方米陆域工程与集装箱堆场已建成,到2010年预计可以建成100万标箱的规模。港口中设有公用型保税仓库,为国家保税物流中心B类,建有海关联检大楼,拥有24小时到上海直达航线的潜力。从“两型社会”的政策支持、湖北省船钢港的产业配套、“九省通衢”的航运基础、社会效益、水深限高等方面看,阳逻比九江、岳阳、南京、重庆等其他长江港口更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规划先行。早些时候,沿海有些港口地区,提出“先发展,再规划”的发展思路,盲目投入巨资建设功能相近的港口和码头。现在看来,这些“发展冲动”造成了巨大的沉没成本,影响了港口经济提升的空间,浪费了资源和机遇。阳逻港则不同,早在解放前,阳逻港就开始调查论证。解放后,更是多次论证,1995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在此兴建长江中游最大的现代港口——阳逻深水港。1992年,武汉市政府决定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在此兴建“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着手推进阳逻港的建设。近百年的论证和规划,充分考虑了阳逻港的地理、人文、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保证了阳逻港航运中心乃至组装中心各种发展阶段的需要,减少了企业的试错成本,并避免了沿海部分地区的巨大沉没成本。 第三,拼盘即可完成产业升级。长期论证形成的阳逻港产业规划,预留了产业发展需要的充足发展腹地和地理空间,不像香港,在组装经济阶段,就因本地无处扩展而只有“走出去”;也预测了产业升级的利润空间,不像发达地区企业,当国际油价和汇率上升时,就被迫产业转移并付出较大代价。在阳逻港投资的企业固然也存在因产业升级而被淘汰的可能,但是在规划中填入相应的产业,就如同拼盘一样,既可完成产业升级转换,提高企业发展的预测性,也增加了企业投资利润率。 (四)第三增长值 新洲虽然已经勇敢地踏上了港口服务驱动的工业化新道路,但基本上仍处于第一阶段的后期,自营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港口快速升级换代的需要。如果阳逻能利用产业转移、中部崛起、全球一体、中国重新重工业化等四大机遇,依照港口服务驱动工业化的一般理论,在未来5~15年的时间内,将会催生数个百亿产业链条。 船用钢铁深加工-造船业-船舶修理业-港口建筑和河道疏通产业、集装箱-机电装配-化工-汽配等组装产业、农产品和铁矿石油等初级产品的采选-分级-深加工产业、金融房地产-物流外贸-报关货代-休闲旅游餐饮等,其中,船用钢铁深加工-造船业-船舶修理业-港口建筑和河道疏通产业的产值至少400亿元。 根据经济学相关原理,从人均GDP的角度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重工业投资开始启动,非农业品的运输、仓储和流通加工逐步增加,水运成为运输的主要方式。以上海的运输仓储产值与GDP的比重是6.45%为参考标准,再以运输产值与造船等相关产业产值1:6的比例计算相应产值。在2006年,中部六省、四川重庆、贵州的GDP为57629.36亿元,运输仓储邮电产值应该有3719.15亿元,阳逻港即使只获得其中货源的五十分之一也应该有74.38亿元,船用钢铁深加工-造船业-船舶修理业-港口建筑和河道疏通产业的产值至少446亿元。 金融房地产-物流外贸-报关货代-休闲旅游餐饮产值的GDP贡献就更大,仅仅房地产升值一项,至少有500亿元。现有的阳逻大桥通车形成的桥两头的每平米3000元的差价,以武汉人均32平米计算,50万人的阳逻新城将形成480亿元的产值。金融保险、报关货代产业也会推动阳逻房地产升值。 四、发展规划 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的远景目标是建成辐射华中、面向全国的区域型港口经济产业区和现代工业新城。 武汉东部地区的综合新城——构筑武汉新的综合发展区域。 现代港口和物流枢纽——建设华中地区集装箱主枢纽港和物流基地。 重要制造业基地——打造武汉最具潜力的重工业产业基地。 宜居的生活城——成为武汉东部适宜居住的新城。 根据武汉市新一轮总体规划,阳逻地区是东部新城的核心组团,远期总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60万。未来发展主要以“一带、一心、双轴、十片”的总体功能结构拓展: “一带”,以深水港区为依托,以武钢、武船、亚东水泥等大型产业项目为基础,发展长达12公里的沿江产业带。 “一心”,以柴泊湖为中心,完善行政、商业、教育培训、居住等综合服务功能,构成阳逻新城的核心区。 “双轴”,阳逻新城构成“十”字型发展轴。沿外环公路、平江路沿长线形成产业拓展轴,是未来重型工业产业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依托汉施公路现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向东适度推进,建设轻工(塑化)、轻纺产业园区。 五、物流分析 2006年,阳逻港吞吐量首次突破10万标箱。该港副总经理黄兢算了一笔账:2004年阳逻港开港,当年吞吐量2.16万标箱,相当于武汉市水运口岸1986年到1999年13年的吞吐量。 作为长江中上游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阳逻港的价值得以快步提升。阳逻港第二泊位5000吨级码头已全面竣工投入运营,港口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今年该港吞吐量可以达到15万标箱,2010年可望问鼎120万标箱,成为中国内河集装箱第一大港。 阳逻港的繁荣景象,折射出湖北省物流产业的兴旺景观。“九省通衢”的武汉、地处中部的湖北,一度被弱化的区位优势得到了重新认识和利用。正如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所规划和期待的,荆楚大地,正在成为“中国中部最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纵观全省,一个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于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已趋完善;一个按物流圈-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布局的大物流体系初具雏形。 重要的战略取向。专家称,我们身处的世纪是物流世纪。在经济发达国家,物流业是最大的行业,也是各国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美国物流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是高新技术产业的2倍;日本的物流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 发展物流,湖北得天独厚。武汉距北京、广州、上海、成都等城市均不超过1200公里,在全国经济棋盘中起着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作用。如果说沿海对内地的辐射是扇形的,那么湖北则像太阳,可以向四面八方辐射。湖北省把发展先进的物流业作为重要战略取向。省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重要的物流中心区”。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湖北要成为“全国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各方推动下,湖北省编制完成了《湖北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本省物流协会组织的对全省物流企业的详细摸底调查正在进行中。在东湖·物流高峰论坛上,中铁武汉分公司等10家业界大企业结成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为产业发展推波助澜。据统计,2004年以来,湖北省物流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降低,由18.8%降至18.3%。 活跃的物流主体,物流业的高度发达,固然离不开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网络的建设,但归根结底,它依靠的是活跃的物流主体。武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备的交通条件,吸引着国内外物流企业前来“安营扎寨”。 武汉东西湖“十公里物流长廊”,阳逻港物流区,江夏郑店物流区,沌口的汽车、建材物流区,关山转运物流区、白沙洲农产品物流区、天河机场航空物流区和丹水池综合物流基地……在繁忙的物流景象中,汇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车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 新的蓝图新的前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是古已有之的期盼。当代物流业,更是潜力巨大的产业。 长期以来,中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一直偏高,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3.8万亿元,占GDP比重18.3%。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为8%-10%。据估算,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以为中国创造1800亿元的经济效益。 湖北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构建区位优势的战略定位,发展蓝图前程似锦:与全省“一主两副”经济圈建设构想相适应,重点发展武汉城市圈物流圈,宜(昌)荆(州)荆(门)物流圈和襄(樊)十(堰)随(州)物流圈,初步形成全省城乡联通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物流网络,并不断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培育重点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到201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力争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个百分点。
设立变更
准营准办
生产经营
资质认证
投资立项
交通运输
科技创新
法务财务
咨询热线:400-168-6016
姓名
手机号